您可以不同意以下的規矩及行規 但的確是這樣子
鄙視及否定對進入古董領域或提升眼力是一點好處都沒有的
可以退的古董是因為賣家好講話 不是因為您有理
買賣成立的當下 沒有真假的問題 眼力的高低決定一切 打眼跟揀漏是一體兩面
如果您認定可以退是常理的話 請揀了漏先退給原物主差價
對於下面第一點再給點補充, 買賣前事先說明的條件是允許退貨的, 像如果東西怎樣怎樣就怎樣怎樣
這時口頭的信用高於一切, 但是怎樣兩個字是沒人在說保真的, 買賣既成的當下,雙方對東西就有共識,
不過確是可以說我兩天內如果看不準把握不高可能會退留個退路的做法, 不過這時賣方也有可能設下
門檻像不曝光等等.......
另外再加上一點 不買就別出價, 出價對方應了就要買
版權歸屬 原創雅昌-歌德灵狐
古玩行业是一门特殊的行业,它根据本行业的经营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行规。由于其服务对象主要是针对那些文人墨客以及有身份、有地位、有经济实力、具备一定文化修养的各界人士,因而与其它行业有不同的经营理念。
一、没有退货的规矩。古玩行业是凭借知识和眼力的行业,懂得的人、内行的人才会买,既然懂古玩,买真买假一般说没有退货的规矩。它包括很多复杂的原因。例如古董,基本没有价格行情标准,在交易过程中双方要经过历史、文化、鉴赏观点、识别能力等综合知识的较量之后自愿成交。同时由于对售后的伤残损毁无法有效界定双方责任,因而更看重的是买卖双方经过长期接触交流产生的友情和信任,所以在交易中或交易后能做到相互友好协商。
二、交易忌围观。当商店有顾客并与店主交易时,其它人应该暂时回避。这样做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存在价格、商品等方面的保密性,特别是内行顾客,无论价格高低商品真伪,一般均会向其他人保密。
三、没有诈骗之说。凡是买卖古董的必定是行家,行家必须具备一定的鉴赏眼力,而古董的真与假、年代和品位等方面又极其复杂,理解和认识、观点和结论都各有不同,是行家们共同论证及考证研究的项目。并且又与行情、价位和市场买卖流通交错在一起,不具备极强的专业素质和识别眼力就不可能征集到好、少、精、奇、绝的古玩艺术品,况且有些古董连卖家都研究不透。实际上买卖古董是买卖双方知识领域方面的较量,也许卖家卖漏了,也许买家买假了买错了,只能各自总结经验教训,它与欺诈行为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所谓古玩行一般人不敢涉足,难就难在真假上,对外行人来说无法理解古玩业的内涵。
四、不能争买争卖。如果购买商品的过程中,买家拿到手中的商品与卖家讨价还价时,而第三者也想看想买,这时不能向买方手中索取,只有在不成交后买家把商品放下以后,第三者才有权再拿到手中审视并与卖家交易。而前者既然已经放弃便无权再进行交易。
五、索赔要实事求是。如果买家损坏商品必须赔偿,卖方不能为此故意提高商品价格。赔偿金额要按买价的基本行情价格互相友好协商。
六、同行业忌妄评。如果买方购买某商店的商品以后,其它商店及商家不应该对其真假好坏及价位等进行任何不利于商家的评价。这不但是商业领域的职业道德,更是古董业必须懂得的职业道德。
七、严格的保密性。历史上古玩业在商品、价位、真伪方面以及商家之间的各种信息是相互保密的,即使得到了某些信息也仅是心知肚明,从不扩散或外传,更不能有意贬损对方。
八、外行的界定。无论专家、行家高手,还是收藏家、爱好者,凡不与内行打交道、不懂行内的基本行话与行规者都视为外行。凡是不经过市场运作,不进行市场流通和交易者,不但不能掌握识别真伪的本领,而且无法在专业研讨和交流中进行沟通。
九、委托交易较灵活。委托中间人销售商品,如果被委托人不愿买卖双方见面,卖方可拟定销售商品的最低价位,委托人从中赚钱多寡均应不予干涉;如果买卖双方经中间人允许直接交易,成交后各付中间人10%费用。
十、合作互惠共担风险。商家之间关系较好,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其中一人买到的货物,另一方看好,可以进行合股加棒,并共同制定销售价位,商品被售出以后双方各得成本与利润的50%。无论商品真伪或滞销,其责任双方承担,也不能单方面毁约。
十一、看重良好的口碑。古玩行业十分重视口碑,如果某商家讲信用,为人正派,办事公正,有知识有眼力,被视为人缘好,行内均愿与其打交道。如果为人不好,终归会在行内被逐渐疏远冷落,不但知识眼力得不到提高,而且与其做生意的人也将越来越少。
以上只是古玩行业一些常见和普遍应用的行规,也是本行业最基本的要求。
有些古玩收藏术语对于刚入行的收藏者来说很陌生,所谓行有行规,古玩收藏市场也不例外,它也有它独特的收藏文化。在此列出一些较常听到看到的行话术语给大家参考,也许对初涉收藏领域的爱好者有些益处吧。 埋地雷——有些人以为去农村从农民手里买的货不会有错,却不知道这些货是作假的商人故意和农民合伙“埋地雷”的。
看不好——倘若卖家说货绝对到年代,而买家看出是新仿,又要顾及店家的脸面,就只能说“看不好”。
铲地皮——自己不开店,专跑农村收货,或者是盗古墓的人,拿到东西后再卖给各商家,行里人称他们“游击队”,又叫“铲地皮”。
一枪打——将这批货物好的带坏的一起卖,称作“一脚踢”。
留下吧——以前拎包裹的送货上门,买家决定购买他的东西,让送货人将货留下。
吃仙丹——买了便宜的喜欢的藏品叫“吃仙丹”。
拦一道——抬高竞买者的价钱抢先买来,对手就说他被“拦一道”。
搬砖头——不花本钱拿别人的东西去卖,从中赚取差价。
交学费——不太懂行总是花钱买到新货,受人骗叫“交学费”。
包袱斋——行内有的人眼力好,但没钱开店,便用蓝色布包袱到各家古玩铺“搂货”,然后转手卖出。这种经营古玩的现象被称之为“包袱斋”。
有一眼——就是这件东西不错,艺术价值较高,比如说这件观音瓶“有一眼”。
收起来——买家不要某件藏品了,而请卖家将藏品收回去,就说“收起来”吧。
俏货——比较精美的的藏品,一般指瓷器的收藏术语。
开门——看藏品时碰上年代老的真货叫“开门”或“一眼货”。
天价——漫天要价,价格高出市场价很多。
行价——成交的价格利润很低,有时甚至是蚀本,这就叫“行价”。
品相——这件东西保存得好不好就说“品相”好不好,如果有破损就是“品相”不好。
上货——古玩商从农村市场或者收藏者手中购买或征集的藏品,叫“上货”。
压堂——是主人店堂里的镇店之宝。
砸浆——从同行中买来打眼货“没年代”或价钱过高,掌柜可请行内公会帮忙调解,要求对方让价或退货,行内话称之为“砸浆”。
走宝——就是卖亏了,把价值十万的几千卖了,买家便是“拣漏”了。
拣漏——就是很便宜的价钱买到很值钱的东西。
旧仿——明清时期的仿旧叫“旧仿”,而现在仿旧就是“新仿”。
贼光——新瓷器釉面刺眼的光叫“贼光”或“火光”。
包浆——传世古玩都有一层自然温润的光泽,叫“包浆”。
生坑——新出土的东西叫“生坑”。
拿了——投资者决定将藏品买下,这件藏品我“拿了”。
绷价——坚持要高价,想卖个好价钱。
拉纤——就是中间人、介绍人。中间人收取佣金,一般是卖方出3%,买方出2%,俗称“成三破二”。
看新——这个东西有点“看新”,东西不到代,现代仿的。
包上——买家决定将藏品买下,请卖主将藏品包起来,这件东西我要了,请您“包上”。
要了——买家决定购买某件藏品。
虫儿——就是已经收藏了很多能够让观者眼睛一亮的东西,甚至整间店的古玩藏品也抵不过这一件的说法。通俗地说,就是堪称镇店之宝的藏品。
没用——买家不要这个藏品,觉得没多大价值,一般说“没用”。
走眼——也叫“打眼”,买家用较高的价钱买了不值此价的藏品,或买了假货。
掌眼——这件东西没把握看年代,请个师傅为你“掌眼”看看新老。
搂货——古玩行商户们相互将对方的货拿走代为销售,即为“搂货”。近百年来行内人士没有发生“搂货”不守信用之事,形成一种行业的传统规矩。
伙货——二人或以上合伙买卖古玩,售价早已商定,卖时可由一家出售,但必须将实售价格公开,平均分配利润。
棒槌——就是看不懂东西新与老、好与坏,老是被骗的人,行内人就说他是“棒槌”,卖家卖新货给他,背后还称呼他“棒槌”。
杀猪——就是经营新仿瓷器的人对卖假货行为的一种口语,把新仿的东西拿到和顾客约好的地方卖给顾客,他们称“杀猪”。
抓——到市场去购买古玩说“抓货”,刚“抓”了一件光绪官窑。
玩——我是“玩”瓷器的,意思就是,我是收藏瓷器的。
吃——我是“吃”瓷器的,意思就是,我是买瓷器的。
纳——买进藏品,叫“纳入”,较早的古玩术语。
追——发现很好的藏品“追”着要,在拍卖会上“追价”。
匀——有的在古玩行买藏品不叫买而叫“匀”,这块玉您能“匀”给我吗?
让——有的古玩商买东西不叫买而叫“让”,这件瓷器“让”给我吧。
玩——行内人称收藏为“玩”,初次见面问你“玩”什么,意思是你收藏什么。
古玩风气在我国起源较早,它和其他行业一样,也有自己的“专业术语”,也就是行话。古玩行话涉及的面较广,从看货到对货物的评价到做生意,整个过程都有行话。现在介绍一下常用的古玩行话。
——看货时碰上真货叫“开门”、“一眼货”。
——货物达到一定的年代叫“到代”、“够年份”。
——新货做伪叫“做旧”,做旧做得好就是“高仿”,做得不好就是“判眼”。
——清朝及清以前的仿旧得叫“旧仿”,现在仿旧就是“新仿”,如大明宣德炉因其珍贵,在明宣德年间就有了仿品,以后历代直至今日仍不断地有仿品出现。
——古玩行里有一种人,自己不开店,专跑农村收货,然后再卖给各店家、收藏家,行里人称“游击队”,游击队收货出价都比较低,因此又叫“铲地皮”。
——而“捡漏”则是指卖者不识而买者有眼购到好货,或指买到从内行人眼底滑掉的好货。
——自己不太懂行受人骗叫“交学费”,懂行人买了新仿的货叫“走眼”、“打眼”,买了便宜的货叫“吃仙丹”。
——老货坏了重新修补过叫“动过手”。
——倘若卖家说货绝对真,信誓旦旦,而买家仍有疑问,又不好直说是仿的,就只能说:“看不好”。
——有许多人总认为从农民手上买的货不会有错,殊不知有些货是伪造古董的人有意丢给农民“埋地雷”的。
——另外还有“下蛋”,则专指复制品,如将别人送去装裱的名人字画进行复制或学生复制老师的作品,再将复制品以假充真卖给他人。
——古玩行里同行之间做生意叫“交行”,一般成交的价格利润很低,有时甚至是“蚀本”,这就叫“交行价”,漫天要价是“天价”。
——批货物连好带孬一起卖称作“一枪打”、“一脚踢”。
——某人带人上门来购货,行规要按成交价的10%付回报,叫“打一”。
行话即是专用语,一般变化不大,有陶瓷方面的专用语,还有翡翠玉器,竹木牙雕,字画等方面的专用语。如新瓷器釉面的光叫“贼光”、“火光”,瓷器上有裂纹叫“冲”,老翡翠叫“老种”,新翡翠即是“新种”。传世古玩都有一层自然陈旧光泽,叫“包浆”,新出土的东西叫“生坑”等等。由于行话专业性比较强,因此不是行家就难以掌握了。
上面所提及到的,仅是众多古玩行话中的一部分。古玩行话根据种类或地区都有所不同,其中可有不少有趣的学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