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過元代大尺寸的獅子帶勾幾件
有的還是黑白玉的
有的繡球鏤空高浮雕
裡面圓珠騰空還能轉阿轉的
......
那是帶勾嗎....
型是的
其他都不是的
二隻獅子口銜綬帶戲繡球,做的是少師太師和綿延子嗣的寓意
要不來元代的單獅
兩隻加一顆球也不錯
是帶勾嗎
型是的
我見過元代大尺寸的獅子帶勾幾件
有的還是黑白玉的
有的繡球鏤空高浮雕
裡面圓珠騰空還能轉阿轉的
......
那是帶勾嗎....
型是的
其他都不是的
二隻獅子口銜綬帶戲繡球,做的是少師太師和綿延子嗣的寓意
要不來元代的單獅
兩隻加一顆球也不錯
是帶勾嗎
型是的
以前留過帶子上朝鉤子的數目都已經數不清
除非尺寸很大或者工跟型特殊
再不然就要顏色加分或者價格甜甜
不然幾乎很少走回頭路去收
帶勾 還是喜歡的一類品種
看到喜歡的依舊玩
玩的就是一個好玩
一隻一隻留 10隻就是體系
玩的就是瓜
玩的就是葉
玩的就是一隻小蝴蝶
玩的就是好好玩
羊加陰陽太極 做的是洋洋得意
幾朵花 巧雕 鴻運當頭
09年的紐約春拍
小佳放出了沙可樂的一批高古和一批舊金山博物館的收藏
那年的三月紐約戰的是天昏地暗
買到沙可樂沒放的現在都紅了
買到舊金山的當時當紅炸子雞
幾個大咖紐約大貨放到當年下半年翰海又是一片紅
這件09春拍小佳場
編號掉了一半
照前後批的鉤子來看估計1972進去
09年的春天 舊金山的一塊璧 轉回桃園後又到台中現在在苗栗
09/3的紐約 懷念吶
https://newmoon236.pixnet.net/blog/post/14534362
帶鉤上我有過鵝和鵪鶉鉤
鵝傑哥說喜歡要了去
大雁的見過幾隻 上家不放跟我無緣
這支不是玉
巧雕瑪瑙
感覺也不輸玉的鴨 嘿
這是一隻小鉤子
做的是螳螂捕蟬
我小時候喜歡螳螂 喜歡蟬
我現在喜歡白玉喜歡鉤子
所以看到很自然地的也要了來
鉤首後面帶了綬帶
算是附加的驚喜
以前我還有隻類似後面有字的 不白沒留住
照理說這類小鉤以前是不大會留的
好就一個小 加上一個白 還帶一點點不會稀罕的少
小白 蟬身滿工 是留下他的原因
當年這類螳螂捕蟬的受到威爾納遜博物館那隻的荼毒
總喜歡恬不知恥把年代往上拉
國外看不懂就算 自己東西玩得不懂就該自罰
罰多買幾件...哈
傑哥前幾天貼了一隻腰纏萬貫
嘿
我也來掛腰上試試
帶版是我打掉又重練的品種
哥當年說展銷好賣 都拿
姊當年說什麼都好出 都要
大佬說要成體系 要龍 要板
話說當年又有人一次性拿了200多塊出來
想想來換了銀子轉當年國內瘋找的遼金元體系
散了大頭後 還是止不住對帶飾的喜歡 又重新開始練起
只是目光的焦距換了
我對這件帶板其實看得有點重
雲托日月在雙肩 做的是肩挑日月
日月裡面是福壽雙全
服飾上只有一種人能肩挑日月
其他穿了都拖出去砍了
看的很重 腳趾頭是一回事 腳趾頭沒那麼難找
最主要是日月和龍頭形狀
這龍頭有很強烈的辨別性
時代風格鮮明
流行在嘉靖到萬曆間
我個人看是偏嘉靖的龍形
這如果是嘉靖款的青花
那是要多少銀子
帶板現在除非很特殊或很精緻
不然價格大多聽得下去
大家不趁這時候買
等到意識到官之一字時
又是買不起的光景
嘉靖青花會比這件好嗎
嘿嘿
青花拿去比看看
帶板拿來比看看
基本上筷子龍已經不大會去碰
看到這件的第一眼還是忍不住多看兩下
她很大 長度幾乎近10公分 幾乎可以確定是三台的主件
手癢的起因是那龍頭的作法和那兩隻鹿對心直撞
福壽的作法也比一般細
細膩的手法在巴掌上處處可見
燈照照
果然是白得不要不要那群
一條線畫下在線之上
那就跟我回家吧 :)
帶鉤帶版板指是比較容易成體系的收藏
雖然量多但是要碰到喜歡的這十年來的氛圍也沒那樣容易
自從一品文官極品帶版給佑哥收藏後
帶版也開始成為換其他造型的跳板
少點的造型也不會說硬想攢在手頭
無需三猶豫 不會再回頭
直到塞納河旁又遇到的小鶴
才又重新燃起了聚帶板的念頭
骨子裡還是喜歡帶版.......
重新整理後的脈絡
對於紋飾有清楚的方向
龍紋雖然佔帶板主流
筷子龍卻不在目光之內
除非周遭輔助紋飾有很特別的表現或寓意
單純龍紋而言鎖定了腳趾
雖然有點難度
幾年下來幾位好友也幫我達成了小系列的目標
排開
古人誠不欺我
數大便是美
上半年 北非
出來件有點算是誓在必得的帶板
那天在學會為了台南展覽的徵件聚了會
晚上沒一起吃飯
吃飯時間北非正熱鬧著
差不多的時間一等再等
電話是靜悄悄
委託單是早就買了保險要的只是一個刺激
心不甘情不願的上了床
隔天看了價格在委託之下
發信的回應卻是幾天前電腦資料消失
委託無效
當頭冷水
一時天雷勾不到地火, 罵也只能罵到空氣
只能說是無緣
半年後在北美又跟她巧遇
原以為是類似
撈了細節看是同一件
這件以帶板來說
種還行工還過得去
如是龍或蟒也就是看看就可以
她是斗牛
那完全就不是同回事了
前手只當一般龍帶板
斗牛, 飛魚跟蟒龍是不一樣的東西
http://newmoon236.pixnet.net/blog/post/347253788
1000件龍帶板, 大部分會見到蟒龍, 幾十件飛魚, 斗牛可能都看不到一件
之前碰過的一兩件大多是正面捲曲角
直接牛角的只在服飾上見過
三才圖會中描述斗牛類獸似麒麟足三爪
不過在服飾上的圖騰除跟角跟尾外跟一般蟒龍是一模一樣, 足四爪
劉瑞隆律師在帶板一書中本想放進去一斗牛
他有一件角不夠彎最後歸類還是在蟒龍
他回我當初是很希望那件是斗牛的
書上印象中沒見過斗牛帶板
南京曾出土一套金帶板
斗牛紋
排方斗牛基本上跟這件是一模一樣
那套展在南京博物館
北美的她
遇到了
喜歡 咱就勒緊一下褲腰帶吧
劉董有個巧手
自從雅虎部落格收掉後
她變成飄渺仙蹤的主角
我有一些多寶串是她幫我綁的
皮帶一穿古器今用
古眼剛好當多寶的家
套句之前用的題目
不風騷有風雅
要風雅多風騷
風騷風雅過了我的年紀
幾絲白髮任風流
去年好友給我帶了件帶板過來
他帶板量大
我鐲子有點
他喜歡帶板我喜歡鐲子
他要找鐲子我要找帶板
然後不久後他又帶了件良渚鐲回去
買喜歡的東西通常都是件有壓力的活
通常留東西的過程
在還沒封箱的日子內
誰看到了有興趣
兩杯黃湯下肚有可能就易手
一但氣緩過來了封了箱
一枚四方印蓋下去
大多就成了南北東西
只有相隨無別離
帶板板帶腰上帶
天不老 情難絕
風流難管束
玉一片 心千疊
帶版的主體和附加的紋飾決定了一件帶版的稀少度
哪個為主哪個為輔並沒有常性
一條龍主題旁邊多了 五毒 各類昆蟲 四季花 萬萬壽 或是肩挑日月
跟一條龍跟著常見的花葉那是不一樣的
叫法可能就附加紋飾在前
同樣的常見的花葉跟著一條龍
坐龍行龍猛龍筷子龍一樣價值也是差異性很大
價值在每個人心中自有一把尺
價值跟價位有相關但不是絕對
以前的前輩說過
天殘地殘人殘的分類
是有他自己的道理
不過這些年下來
買不買跟殘不殘關係並不是正相關
他的完整狀態會到考慮下不下手時腦裡想的它就是件東西了
等到心甘情願拿出錢包時他又不只是件東西了
我不買殘件
我只買我想要的東西
八寶在一件裡
龍頭手法在見過中排前幾名
喜歡~
上了牡丹鳳
來件穿花龍
這種剔地深窪的花葉裡面常遺留下當時的工具痕跡
打磨後鏡下的感覺真是難以著墨
有如狂草般的亂中自有讓人目不轉睛的魔力
那種皮殼是柔和的那種手法是狂亂的
矛盾的現象自然的被融和了起來
花葉在動龍在穿花
紋飾層層疊加
這類的紅花雖然是動物
但是花枝葉的襯托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綠葉
這次陸總到台灣
撈了些圓圓和方方的東西跟他分享
每次去上海他總是熱情的讓人不知道他到台灣要如何接待
東西趁機拍了下留照
縧環很多人還是講帶飾
中古帶飾的一個異常迷人的品類
通常做穿花穿葉體系
有圓的, 橢圓的, 長方微曲的
主題有各類神獸或實際動物花果昆蟲等
這幾年已經很難碰上一件了
他的正常用法可以參考
http://newmoon236.pixnet.net/blog/post/14533444
我見過孔大點的 用法如上
也有小孔式的
不知是繫絲帶用還是用細頭鉤
留給後人去研究
跟昨天一帖同樣的佈局
留下的是這件
我很喜歡這種深挖的花葉
是這時期獨特的生命力
手法乾淨俐落
工藝刻骨銘心
這東西一串叫叮噹或叫七事
另一類用在比較正式場合戴的叫禁步, 排列更繁複
從高古的組玉珮一直演變下來
後來演變成有分置胸前和置裙裾上兩種
裙裾上的有叮噹跟禁步
而置胸前的叫墜領
明代顾起元<客座贅語>描述以金珠玉雜治為百物形,上有山雲題,若花題,下長索貫諸器物,系而垂之或在胸曰「墜領」,或繫於裾之要曰「七事」。又以玉作珮,繫之行步聲璆然,曰「禁步」。皆古之所謂「雜珮」也。古取其用,今取其飾也........
下面吊一些實用器的裝飾品的也有事件的名稱, 用金/銀/玉就叫金/銀/玉事件, 大家熟悉的遼代陳國公主墓也有出土一件
到後來也不管叫它什麼了
反正就是褲裙上的裝飾品
走路叮叮噹噹的
老的原裝一串不大不好看到了
提頭偶而市場上還可以看到一些各式各樣的
中間的鍊跟下方的珠玉或百物卻大多不在了
我很喜歡帶飾
基本上可以配腰上玉器的人都有點牛
而且帶飾大小也適合把玩
雖然不是圓雕一類
但數量在市面上並不少見
很好的作品 高浮雕 鏤空 翻轉等等手法並不是距離我們很遙遠的物件
早一點的作品
有些在清代或民國會被拿來當作跟銅的復合件
有一定的比例銅的後面都會有紋飾
常見的有匹配玉器紋飾
也有不少是跟玉器不相關的
基本上出現這種複合件
仿的機會不太大
至少我沒見過仿品
大概是玉仿一仿就賣了
玉連銅還要搞的有模有樣有點麻煩吧
專做一種仿品的要再搞上另外一種還要做的好
麻煩加上脫褲子放屁
所以只要種工還可以 價位OK
至少看照下手危險性不高
龍紋在帶飾上是大宗
不過種工如果好的
在這個年頭並沒有早期那麼好收到就是了
東西越來越少 進來玩的越來越多
錢越來越薄 看上的越來越貴
往後真不知道要怎樣玩........
像杯子的杯托般
一個杯子浮了一個台階上來
視覺跟大小還有氣勢都有增加的感覺
帶飾類的托最常見的就是原件大小的銅托
銅上通常陰刻有跟玉相同的紋飾 年代通常入清
另外就是做成景泰藍盒子當成盒面的飾品
我常喜歡說
當年老外看盒子買玉 現在老中看玉買盒子
另一類就是在木托上做成墨床或崁木當屏風
玉還是那件玉
fu卻是不同fu
這種墨床類拆開就當帶飾玩
置案就當墨床擺
擺點文具古氣今用
用於復古書房臥古風
風雅伏案自有一番滋味
跟上帖墨床比
這件工跟布局很古樸
古樸到鶴很鹺
單隻這種鶴的手法真是什麼可看性
11ㄓㄧ起 大家感覺如何?
風動了
手法跟瑞鶴圖的佈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玩玉的人很少沒接觸過帶板
帶板是三多俱樂部成員 粉絲不少
俱樂部另外兩大頭是帶鉤跟板指
有百名三多俱樂部成員的指標在早期並不難達到
現在雖然難一點 但也不是不可能的任務
鉈尾
作為一套帶板上的成員
無疑他是最吸睛的一件
他大, 所以他有足夠的空間來佈局他的紋飾
他少, 加上份量造就了他比其他18件的爆發力都強
如果一對齊全 往往價格再跳一翻
以帶板來說
那一塊 種工 年代 藝術性稀少性影響到價格很劇烈
以明代的來說藝術性稀少性會讓帶板衝到沒標準的行情
我遇過幾個收帶板的大咖
藝術性跟稀少性都在他們選件排序最前面
一套那麼多塊的排序其實大家都清楚
除非是那類特稀少的紋飾
帶板最好還是收鏤空透雕種好的品種
種好保證了他的基本盤
鏤空透雕增加了他的藝術性
其實大家可能覺得鏤空透雕透雕沒什麼
但他是宋元延續下來的一種工藝演變到明代
多層的動感雖比不上前代
雙層工整的精細度卻比宋元好
這手法在帶板上被發揮的淋漓盡致
窗櫺底 捲雲底 網格底 萬字底 水波底 草枝底.....
上層紋飾各式
雙層相互配合變化之多
完全可以作一個完整的收藏體系
不過幾年對岸鏤空透雕收的人並不少
見到幾個認識的人收的貨也只能說一個強字
現在要達到一個量 困難度是有點
過幾年也許大家有幸可以看到一個香港大藏家出一本
專門帶板的書 裡面應該是以飾特殊紋飾與鏤雕為主
龍紋是帶板上的大宗
配上輔助圖案各種紋飾百花齊放
曾經有一段時間
打算把各類龍收了個量
又有段時間
卻把三多換成了釘金換成了遼金元換成了龍山紅山.....阿里山
這幾年阿里山的茶都給對岸買了去漸漸喝不起
又開始金屋藏嬌起帶板
那年詩人向大咖勻來的貨
本來要去喬阿里山的又去把他喬給來
傑哥拍照的功力真是不錯
當年的幾件應該是先要先請他拍一下
好在那些都在幾個好友手上 看的到
哪天帶瓶酒看看搞不搞得回來幾件
迷戀依舊在 鏤空帶板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