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造型源自高古S龍S鳳合體的創意
在宋元也曾有各式的藝術創作出現
非常的耐看
早期宋元件都當成漢件
不過這件的工跟玉種一看就不會有人歸到中高古件
S龍S鳳合體 大小是一個牌子
是不是比一般牌子更有味道?
北京傳了這件過來 龍鳳背還帶紅皮
不收 對不起創作他的人啊~
這造型源自高古S龍S鳳合體的創意
在宋元也曾有各式的藝術創作出現
非常的耐看
早期宋元件都當成漢件
不過這件的工跟玉種一看就不會有人歸到中高古件
S龍S鳳合體 大小是一個牌子
是不是比一般牌子更有味道?
北京傳了這件過來 龍鳳背還帶紅皮
不收 對不起創作他的人啊~
俊男
美女
我的很多朋友都知道我喜歡大點的龍璧
跟我有交集在兩岸市場上活耀的商家大多也知道我喜歡大點的龍璧
不過這幾年來很難看到大點的龍璧
小陸是我大陸很好的一個朋友
他明天當新郎官
這件南宋璧是他半年前傳過來的
他也喜歡璧
南宋璧--特殊的紋飾 市面上很難找
前幾年出的幾本書清楚的定位紋飾年代後
很多人想找 困難度有
這件雖然不太大 但味道還不錯
標準的紋飾
他說他想採購 心中想託他問問的念頭也就淡了許多
東西原在廣東 後來聽說實物不是很漂亮
價位高了點 放掉了
現在已不知去向
有點可惜 雖然小了點
南宋璧 用的是遼金的價值觀
跟明清璧的玩法是不太一樣的
早期有名的商家從大陸回來在機場就有幾人馬守著後著
不論是下一手的商家還是藏家
大家都想當第一個看貨的人
也許是景氣問題
2000後這種現象漸漸消失
這對東西我在上一手人還在香港時就電話盯著
下了飛機一開手機我就連上線
那時瘋玉的程度比現在狂熱數倍
描金玉器 金多後加
老描金金分五彩
傾一個弧度 金色多變有漸層
古法可能配有糯米及其他的配方
現在很難仿到位
仿品一般亮 金 刺眼
品項很好 以買黃金的眼光來看
但, 是新的
這件東西從一新草堂買來的
ㄧ新草堂當年以公司方式登記註冊成立營業時
我是6位創始股東之ㄧ
那時隔週六開股東會不斷的修正營業模式與檢討營收
半年後再加入一位股東 ㄧ段時間後
漸漸的公司的營運模式跟創立時有點不太相同
彼此理念有差距下我跟另ㄧ個股東同時退出
七年了 真是給他有點懷念那時~
另ㄧ個股東是帶鉤大戶
酒量一級棒
好客一級強
帶鉤一級品
我帶劉哥跟律師以及會長都去看過
錯金銀銅帶鉤的等級在國內藏家屬一屬二 比博物館的質與量都還要好
ㄧ晚幾百把幾百把的看 根本看不完
會長保守估計
以他眼力跟機緣與各類賣方關係
投資一千萬至少10倍以上報酬率
這還是三年前的評語而已
跟一新的股東關係結束
跟一新的朋友關係還在
Hunter的找貨能力的確有ㄧ套
加上他跑的很勤
東西有時真是不錯 價位平易近人
這件年代入不了清 仿犀角杯的九龍作法
不過工藝神韻 皮殼却做出來了
放陣子投資報酬率會比房價股市好太多了
入清的價格後面可不僅僅是加一個零而已
國內蠻有名的ㄧ個例子
三人合夥在泰國買了件竹雕筆筒
當年在倫敦拍了一千多大幣
其中ㄧ人在大都會 玩玉的人大都認識
精緻入清老竹雕市面很少 很少
10件有10件是文革以後精緻的作法
入清老的通常不大 但不精緻 大家不收
真的入清以上精緻的幾萬元十幾二十萬是買不到的
很可惜 這幾句話手頭上有大量竹雕的相信的人並不多......
利用鵪鶉銜穗的題材在玉器跟瓷器上都有
在帶鉤上是ㄧ個特殊題材
這一件輕火燎帶磁化的效果
手感很好
黃老大跟香港黎老大一樣
是帶板帶飾帶鉤"帶類"的大戶
而且多了板指跟劍飾兩項
他門路很廣
我早期的單件帶板跟帶鉤有ㄧ部分味道比較特別的都在他手上
可惜他只進不出
他的ㄧ件童子耳玉杯
隱藏於市ㄧ個高人
下個月會有堆藤原效應的論文出籠
一來鮮有三颱雙藤原的例子
再來南修跟萊羅克太經典了
在狹長的台灣海峽一南一北
一邊是大陸土地 一般是中央山脈
難得的數據 少有的機會
希望台灣這次解乾旱就好雨跟風不要太大
今天朋友跟我說 這次颱風有驚無險啦
看名字就知道
南修---難放假
萊羅克---來work
康伯斯---看boss
全台都不會放假的~所以無大風無大雨
看看玉器的雙藤原效應
像不像?
颱風眼有
旁邊連氣流也有耶
這件龍璧照片看起來沒啥太特殊
原件卻是滑膩的很
照片表達不出一半原件的狀態
工工整乳丁肥又白 手感很沉
大陸倒是喜歡這樣的東西
陳老師那天起了個大早
我跟他說八點前我才有空
七點不到就到我辦公室前等
他退休後生意越做越大 跑的很勤
遼金是他的貨 牌子跟璧也是他的貨
所以東西又回了去對岸~
出郭璧的品種比起正常璧少了許多
一直想收個高年代的標準出郭璧
各個年代收了不少 正統高年代好的僅作作夢就好了
這年頭 可遇而不可求
佳士得曾釋出幾件傳有序高年代的出郭傢伙
不過品像跟工藝並不好 整能當當標本
這一件出郭比較少見到是蝙蝠的做法
塊頭不小
正反面龍鳳 鳳的做法很抽象
有一些璧的鳳是這樣作的 不知原因 應該有所本
璧小一點要特殊 璧大一點氣的感覺就好~
瓜瓞綿綿很少看到枝葉轉折很立體的玉件
這件夠大 年代其實很好
給她洗個泡沫浴演出個美人ㄦ出浴去
螭龍的身體外繞成一圈
很明顯的是做成帶飾
背後的雲紋有些小璧可以看到
可以作為斷代的加減依據
壽衣沁我很少見到出現在元代的玉器上
在帶飾上的也很少
這件雖然重沁 但是水還未跑乾潤度還在
玩沁的人追的狀態
大張的照片都失真了 細照才是原貌
這是一支我很喜歡的龍鉤
我很喜歡這種顏色的分佈
雞骨白壽衣沁孩兒面的名稱在玉器上的分佈帶紫的為上
不失水保持潤度的種質保值性很夠
跟釘金ㄧ樣 不喜歡的就不喜歡
喜歡的人會喜歡到瘋掉
後來齊盧劉哥喜歡了這支
就轉了去
現在也不知道在哪個有緣人身上
小林前天MSN跟我說他家在北京開幕了
讓我有空去看看
她畢業後繼承父業也做起仔料生意
這小妮子個性豪爽 不錯
新玉一般我不碰 其實也不是說不喜歡
實在是碰不起
以投資角度來看 年代少掉了真偽之爭
投資報酬率反而更高
要在意的僅是材料真偽跟作者的真偽
這件是她家多年前經手
展覽的頭貨
種皮工配的還不錯
作者的來源我比較放心
劉老大的東西越來越貴
加上近年來已不出手 很多工作室貨充斥
工有差
市面上一般說不是工作室貨 其實都是
劉老大的東西還是走觀喜堂的路子較為保險
現在的貨都是早期賣出再找人釋出
找觀喜堂
雖然貴點 但作者卻沒爭議
蘇州愣伽塔
100%的蘇州工
這是件狀元牌
我對明代的牌子興趣遠高於清代牌子
早期清代牌子捨得交流
明代牌子不管環肥燕瘦美醜粗細能留的就留
明牌在身簽牌也不見的較會中 哈哈
明代牌子一般較小 雅 特殊
佈局都有很特別的樣貌
十多年之前看到徐正倫的一件花卉牌至今還念念不忘(小古董賺大錢一書後面可窺全貌)
玉殿傳金榜,君恩賜狀頭
後面就接牌子這兩句
文元是文中狀元
詩是狀元專用
圖合詩意 文人山水樓台
子剛款
輾砂地
明代砂地跟清初雍正期間的砂地很不一樣
現在要找到標準的輾砂地陽文字牌子難度頗高
上博出的中國古代玉器-上海博物館藏品研究大系一書中可以看到一點樣貌
提頭避邪獸紐是明代特別的做法
市面並不常見
英雄三百輩,隨我步瀛洲
花觚有很多造型
真正高價的是瓷器
在玉器這一件六角算比較少見一點
大陸現在對玉器的需求量高於台灣許多
許多人過去了
許多東西也過去了
不過對於東西的玩法很大程度上還是跟台灣的有所不同
這件在手上一段時間了 還是不能免俗的讓朋友帶過去
層封在盒內與展示在櫥窗中
我想它應該是會選後面ㄧ項吧
有些人的裝潢喜歡加上一些門板或窗花及掛版
很多是有相當不錯的藝術造型
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都有不少人在做這樣的生意
早期較歸到藝品類
現在內陸的需求量大 好的造型價格是古董交易的行情
並不是太便宜 台灣要找到幾片好的難度也跳了好幾級
不是什麼頂級牌子
只是個好標本
保留出土的原貌 地底的脹裂 附著的型態
原種不錯
無雙譜新的太多
當工的標本 脹裂與附著的標本 原汁原貌
最近的牌子火火紅紅
十年前的時候東西倒沒像現在這樣難找
開始玩玉的時候 我也喜歡牌子
字是一個很重要因素
隨著大環境的收藏風氣在變化
好牌子現在也碰不起了
最近聽說大哥在上海讓了不少東西出去
我看了幾件他最近買的大傢伙
他的收藏系列正在快速大幅度轉變當中
由小到大 由制式到單一獨特件
我收藏觀念和對收藏兩字看法受到幾個人的影響很深
後來又混入了些市場性取向的觀念
大哥的觀念中只要市場還淘的到貨的器型就較捨手
轉向大器 特殊器的方向
白玉擺件是收不贏企業家的
特殊器的藏品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收藏品味及眼光
大件的器物爆發力也較強
這觀念我個人認為大致可行
但如果以買賣為主的收藏方式卻是危險重重
曲高和寡的眼力常會導致庫存的壓力
大宗的買家還是市場性取向
白 甜 精緻為主 年代及特殊性並不是第一線的考量
市場取向不是不好 但是太平常的市場性除非一線賣家
買家藏家是無法感受到升值的樂趣
收藏品的比例分配需要隨著品味及買賣涉入的深入來做些調整
並不能像單純家底深厚的藏家般隨自我喜好來定位會比較好
這類青銅造型的玉器件
一般買家看的價位高不過白玉擺件
原因在於白度及玉種
但是收味道玩法的玩家自有他的一群
古董玩的是藝術韻味
哪一種藝術韻味高那就很難說了
其實,博物館收的就是這樣了
今年上博出的中國古代玉器-上海博物館藏品研究大系一書中
就有一件雷同工,種,大小的
其實 很白工整的大都是文革外匯貨
大家心照不宣 面不面對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