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珠子
戰國琉璃珠   天珠   朝珠   貿易珠  料珠   琥珀蜜蠟珠.....
對了   原住民的老珠也很迷人
十多年前曾經在潘家園一攤賣老鎖的的攤前
要老闆把鎖上的線剪斷   不要鎖
只要上面的料珠
談到最後越來越多人圍著
瘋子    只要珠子不要鎖    他是賣鎖的
離開後只聽後面的聲音
剛剛他買了啥


琥珀蜜蠟的書籍外文書不算
中文書少得可憐
近幾年大陸有幾本
沒翻頁網路訂購的下場
一翻傷心  二翻傷眼   三翻傷錢
丟也不是  擺也不是
亂說一氣  都是灌模料一堆







比較有參考價值過去二十年間
李英豪的三本書
1996年版的蜜蠟 琥珀
1997年版的真假蜜蠟
1998 年版的蜜蠟翡翠寶珠
和張宏實1994年版的
滄海遺玉  細說琥珀一書共四本
內容充實   可以成為入門的工具書
近年有一本許曉東中國古代琥珀藝術也還行
但這本從史的角度切入
許曉東是"遼代玉器研究"一書的作者
那是其論文題目   遼代墓葬有大量的琥珀雕件
該書對蜜蠟琥珀的真偽品種幫助不大
但考證有據~可讀






李英豪跟張宏實的四本書
尤其以蜜蠟 琥珀跟滄海遺玉  細說琥珀兩本影響玩琥珀蜜蠟的人最深
出版多次
尤其是老李的那一本  N次再版
李英豪是香港四怪之一
各類古董  表  郵票   茶壺   茶
想的到他都碰
曾任香港現代文學美術協會會長
國際繪畫沙龍主席
世界收藏家協會亞洲區顧問
國際蘭圃顧問
世界園藝中心顧問
............
怪咖一個    當初去香港也想找他去握個手的
李英豪的書很多    價位平易近人    入門者的好首選
古董一般來說準確度還可以
以當時時空來說很好   但現在要做一些修正
也有不少誤區


以琥珀蜜蠟的這兩本書來看
分屬於接近香港跟台灣的玩法
台灣也有不少人是接近香港的玩法的
兩者之間有同有異
同的部分是台灣保守一點玩家的玩法
琥珀蜜蠟局限在老松香蜜蠟, 波羅的海, 多明尼加和清代琥珀蜜蠟這一塊
這是張宏實一書大部分內容
這種玩法誤區不高   門檻不大
難在於找不找的到合理價位的老珠而已
有經驗的人帶入門    以玩古玉的經驗跳入上手甚易
網路部落格有一兩個厲害的高手   有空可以去看看他們的文章
由於玩的東西不一樣    我只收錄一個


李英豪的玩法也算很多香港人的玩法
台灣其實也有不少人是這樣玩的   但誤區很重
李英豪的一書琥珀蜜蠟品種繁多   眼花撩亂
以張宏實跟台灣保守玩家的玩法
大都會把其歸到合成珠一途
尤其在晶蠟跟絲蠟兩個品種
晶蠟在港很受歡迎  漂亮   孔也有很老的
爆花爆星滿滿的時代痕跡
在台網路上有很多晶蠟當蜜蠟賣   大部分是塑膠後做
台灣保守玩家晶蠟被歸到合成珠
我並不反對這類看法   而且頗認同
原因晶蠟琥珀珠是太純淨了   幾乎看不太任何雜質
老松香蜜蠟, 波羅的海, 多明尼加玩多了
這些種類很純淨的透明蜜蠟事實上還是有內含物
就像酒一樣   透明   但感覺他就是濃稠的透明物  有會流動的東西在裡面
而且顆顆不同
但全部的晶蠟都歸到合成珠那也太果斷
這中間其實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包含櫻桃蜜蠟事實上張宏實也歸在真的老蜜蠟
但台灣也些人也歸到晶蠟一類去
另一塊是絲蠟
絲蠟也有很漂亮的   表面老化明顯
中孔非常老
絲蠟在李英豪一書中品種眾多有等級極高段的
像一些雪山種的特殊顏色的
但在台保守玩家眼中全都成為非洲合成蜜蠟
這一點我也是持半接受半反對
台灣很多玩家把絲蠟稱水蜜
的確很大成分水蜜比重過高
高到1.2多  這些是合成蜜蠟我接受
但絲蠟的品種多到可怕
其實有很大的學問的    在這裡並沒法一一細談
我的建議是可玩少玩   除非真的很懂    但難度  有
不過當古董老珠的角度切入 
把琥珀一詞先擺旁邊倒是不錯的心態


琥珀蜜蠟大部分的比重在於1.08上下  不同區域會略有不同
但應該差異不大
一般以鹽水分辨可以快速篩選
但並不是絕對   不建議把他當成唯一手法
合成珠有很多用蘇聯樹脂加蜜蠟粉做的   也會過關


其實這些判斷的手法
都不如用光譜EDS或用AES來分析
分析成分內含物有無化學物品數據一攤一翻兩瞪眼
除非是單純的蜜蠟粉溶掉重塑   但那很好分
等退休後有空再來搞這個工程
那些機器在台灣也不難接觸到
把這些書裡的品種各搞點殘件來分析
出本書    做個公德也是不錯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白玉樓 的頭像
    白玉樓

    白玉樓

    白玉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